环球今热点:海创会上的硬科技(二):上天入地!福建高校创新成果齐聚海创会
厦门网讯 据东南网报道(记者 郑晓丹 卢金福)垂直升降无人机、自动插管机、“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不少高校带着创新成果参展。
(资料图)
绿色高效项目亮眼
三明学院展出的一款可净化有机废水及产电的生物滴滤盒装置可以实现污水的净化,并且产生电压。装置包括电池组件、生物滴滤盒组件。
逛展者详细了解“氨-氢”技术转换项目 东南网记者郑晓丹 摄
氢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但其“储运成本高”、“安全性弱”却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痛点。福州大学带来的绿色低碳“氨-氢”能源产业链技术示范项目则给了一个福建方案——该项目是基于清洁高效“氨-氢”能源催化转换成套技术,聚焦以氨为储氢载体的清洁高效氨合成、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无碳氨氢利用的全链条绿色低碳“氨-氢”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所开展的全技术链条、多场景应用的贯通式示范项目。据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贸处副处长商骏介绍,该项目是校企合作项目,目前囊括了低碳/零碳低温低压合成氨示范应用、低温低能耗氨分解装置在工业气体保护的应用推广、安全低温“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应用、“氨-氢”燃料电池发电/动力系统装置的示范应用等4个先行试点。
在现场,记者看到“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装置原型机,该设备可以为基站提供用电保障,且设备体积不大,高度和一位成年女性身高相近。据了解,福州大学自2018年开展的“氨-氢”能源催化工程为实现零碳循环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智慧医疗成为热点
自动插管机 海创会组委会供图
机器人可视化操作,自动对病患的喉部结构扫描,完成自动插管。“目前已经有5例成功临床案例了。”据福州大学展区工作人员何帅介绍,气管插管技术已经在福建省立医院开展科研临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0%。
以往气管插管由医生手动完成,如遇到气道情况复杂或者操作者经验不足,可能会对病人的腔道产生一定的损伤。如今通过气管插管技术,依托机器人系统、内窥镜图像导航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一次性插管成功,减少病患的不适。“我们希望通过海创会展示我们的项目,并且找到合作点,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临床实验数据。”何帅说。
福建江夏学院在现场展示衣添能-AIoT动态实时人体健康监护预警平台,经由AIoT动态实时健康监护预警平台技术的基础研究、临床测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从理论和工艺上克服了阻碍智能医疗稳定产业化的难题。
作为主宾高校的厦门大学则带来了亮点项目第二代宫颈癌疫苗(九价)。此外,该校还携带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等优秀项目。
聚焦智能个性服务
基于盘状旋开的敏感网络的智能传感远程运维系统研制与开发项目应用场景模拟 东南网记者郑晓丹 摄
“这个相当于电路上的‘小眼睛’。”闽江学院邵振华副教授说。在该学校展区内,展出了高压电线传输模型,电线每隔一段挂着一个小盒子。别小看这个“小盒子”,它可以智能识别传输线路短路的原因,并将短路原因数据汇总归结到终端,为电力部门运输线路调整升级提供依据。这个“小盒子”便是基于盘状旋开的敏感网络的智能传感远程运维系统研制与开发项目。
“农村用电场景比较复杂,更需要稳定的电力保障。”邵振华表示,以往的线路排查,需要人工检修,效率低且反馈慢。而农村用电除了家用外,还有生产用电,用电不均且用户分散。通过这一项目,可以高效排查电路短路问题,帮助电力部门快速维修保养。“像农村灯泡使用寿命不长,或者多电器同时使用会跳闸,这些都是用电不稳定的具体体现。”邵振华说,通过这一项目,可以让农村共享电力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福建理工大学展出了视觉导引电涵道垂直起降飞行器。该项目针对传统无人机起飞速度慢且降落受场地限制的问题,将火箭的尺寸缩小到手掌大小,使无人机在保持小体型的同时像火箭一样拥有超高的起飞速度和垂直起降功能。
据了解,本次高校展出项目多为福建省高校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的项目。该平台发挥“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优势,聚集创新人才,并整合创新信息资源,搭建科研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努力将大学城打造成为我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