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报道:北京市西城区法院通报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新动态

2023-06-19 16:43:44 法治日报-法治网


【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田婧 袁慧

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重呈现上升态势,毒品伪装日常化、“零食化”,交易方式网络化、虚拟化……6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解读当前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相关特点,并发布典型案例,助力群众提升识别、防范、拒绝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意识,织密的禁毒防护网。

“近五年,西城法院审理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重呈现上升态势,案件数量由2018年的68.8%上升为2022年的80%。”北京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琦说,当前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出毒品类型多样化、更迭化;毒品伪装日常化、“零食化”;交易方式网络化、虚拟化;涉毒人员年轻化、低龄化;衍生犯罪频发化、高危化等特点。

据介绍,在近年来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交易双方借助“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即时寄递”,可以实现交易全过程不见面、无接触,交易双方仅知晓对方的网络昵称和代号,而对真实身份信息,甚至姓名、性别一无所知。这种“人、钱、货”三方分离的交易方式呈现出毒意联络、毒资支付、毒品交付全过程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

通报会上,北京西城法院通报了“上头电子烟”“叶子烟”“丧尸药”等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北京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岩表示,新型毒品常常以各种形式伪装,掺杂在食品饮料、日常用品之中,不易察觉,迷惑性强。在本次通报的案件中,王女士为纾解压力、激发灵感,通过“闪送”从刘某处购买“叶子烟”,而刘某明知所谓“叶子烟”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其行为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最终,法院结合刘某所具有的两次贩卖毒品的前科劣迹、认罪认罚的情节,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8000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

预防和打击涉毒品犯罪,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西城法院建议,应增强工作合力,持续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分类处置和有序衔接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畅通行刑衔接,健全司法机关与卫健、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协力强化行业监管;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涉毒群体的动态管控,为其入院治疗、毒瘾戒断或从业就业、回归社会提供帮助,避免其再次犯罪或发生衍生犯罪;家庭和学校要发挥教育规范效能,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针对涉毒犯罪案件暴露出的寄递毒品高发问题,西城法院建议物流体系应进一步强化寄递安全监管,督促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寄递安全制度。